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于校企协同的“订单+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次数:4122   打印

   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协同为手段,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与中广核集团共同首创了“订单+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


   在成果建设和实践中,哈工程逐步实现“四个第一”,即:建成全国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建成全国高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国内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高校与核电企业协同探索核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发源地”,本成果依托多个国家级、省级及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提出融合多专业、培养复合型“大核电”人才的教育理念,制定“热、核、机、电”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仿真实训+现场实习+核安全文化素养”的多层次工程实践体系,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手段和模式,强力助推国家核学科发展,辐射10 所高校设立独立的核学科;提高从事核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建立“两阵地、一桥梁”的师资交互培训体系,推动教师培训400 余人次;培养一大批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技术知识、适应核专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效缩短核行业职业培训周期,两校以该方式输送学生1238 名,培养高级操作员、值班长、核安全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近100 名,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首位;创建一种新型的“大核电”校企协同体系,已示范推广、辐射至13 所高校,产生巨大社会影响。

(1)体系扎实,学生受益
哈工程核学院是全国重点高校中创立的第一个“核学院”,以其为平台联合华电、协同中广核创建的“订单+联合”培养体系完整扎实,学生受益匪浅。成果提升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我国核专业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首创一种具有示范意义的核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培养并向核企业输送一大批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技术知识、适应核专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核专业人才。2005 年至今,两校以该方式输送学生1238 名,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首位;经示范推广,相关高校以该方式输送学生4590 名,极大保障集团人才战略发展,是最重要的人才供给模式。
(2)方法创新,效果明显
成果首创一种具有创新效应和示范意义的高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拉动国内高校核学科的发展,增强多学科专业融合,促进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企业提供的人才培养经费大幅度改善高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并有10 所高校以此契机创设了独立的核学院;不断促进完善高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出版应用一批符合核行业需求的教材和培训资料。该体系面向核电、热能、机械、电力、自动化等多专业学生实施选拔和培养,在“热、核、机、电”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下,探索增强多学科专业融合新方法。同时,构建“促交流—强科研—哺教学”的科研模式,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
(3)源头引领,推广显著
作为核专业校企合作的“发源地”,该体系自2005 年创立,逐步由两校推广至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13所高校,示范辐射效应巨大,见图4。同时,该成果得到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和重点推广,哈工程先后获批和获得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近20 项,其核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成得到教育部高度认可,国家参照该模式,全面启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4)校企协同,意义重大
构建一种基于校企协同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该体系有效解决了核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供求关系差异矛盾,降低了行业就业压力,极大程度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大幅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广泛宣传核行业的理念内涵和文化精神,促进核专业知识社会普及,加速民众对核行业和核安全更理性、更科学的认知,进一步助推国家核行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