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报告解读之—— 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6-12-08   浏览次数:2287   打印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孙伟民

工学周报第2099期(2016年12月8日)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优秀的本科教育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本科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巩固和加强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已经成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当务之急。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不断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针对本科教育教学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具体举措以及如何理解报告中关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内涵等内容进行解读。
  【改革背景】201511,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属。双一流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强调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流大学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
本科教育是评价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和赢得长期认同的基础,是服务社会、履行使命和展示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平台。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学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时期,随着学校进入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我们必须识变、应变、求变,迎接新挑战,迎难而上,勇于突破。本次会议针对学校关键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任务和新目标,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系统化思维,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深化和落实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     

【凝练三海一核特色课程体系,精心培育优质课程和教材】

  关键词:对标国际、强化属性、科学优化
  课程是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基本单元和有效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拟出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管理办法》指出,课程建设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
目前,学校本科课程体系与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上接第1版)个别学院还存在课程设置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匹配度不高、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支撑性不强、成果导向不明确、因人设课、课程准入环节控制不严、课程退出机制不健全、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课程教材选用更新不及时、课程建设主体不明确、课程评估机制待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院系应认真领会办法中对课程类别、课程准入及退出、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准入及退出、考核方式、教材选用、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按照三海一核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对标国际一流大学培养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施细则,构建与世界一流学科紧密融合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有机结合、追踪前沿、学生主体
  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环节,科研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教师要参加科研工作,追踪学术前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注重以教学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形成良好互动,真正做到教学科研相互融合。教师应不断将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教育内容上;注重将自身承担的科研课题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积极开展考核模式改革;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实验示范中心、虚拟仿真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教师应注重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灵活的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现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应充分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内涵,注重从传统的教师怎么教?教什么?教得怎么样?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得怎么样?转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建立优质生源选拔机制,优化大类培养模式】

  关键词:分省负责、交叉培养、个性指导
以打造学校招生品牌和提高本科生源质量为目标,以政策和资源为支撑,以激发单位和个人活力为着力点,完善有利于优质生源选拔的本科生多元录取机制。深入推进招生宣传分省负责制,提高招生宣传质量,以学校统筹、院系负责、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为原则,构建多层面招生宣传体系。发挥基层学术组织、教授在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招生工作专家库,通过开展名师科普报告会、优秀学子母校行、主题夏令营等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效果。构建激励机制,设立招生宣传奖励经费,设立优秀生源奖学金,调动招生工作积极性。
  鼓励探索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打破专业壁垒,淡化学科专业边界。学校本科大类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学生培养过程尚未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期望。下一步学校将深入优化本科生大类培养模式,从单一的大类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修订本科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从以专业教育为主向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充分发挥陈赓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带头作用,以部分学院为试点,探索以学科群为依托的精英人才班培养模式,推进学分制改革,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把住课堂准入关】

  关键词:追求卓越、多元培训、成果导向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学校将继续建立健全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卓越,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来;进一步发挥兴海学术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优势,站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全局、学校研究型大学建设大局的高度,着眼长远,勇担使命,不断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凝练方向,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谋划大事,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等领域形成高峰,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以提升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教师教学培训、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评析、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咨询服务等形式,提供提升教学必需的技能与手段,解决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注重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示范作用,搭建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职业能力水平与素养。

【创新文化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配置资源、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要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弘扬军工精神,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素养、提高学校品位为主旨,立足人文与科学精神培育,持续开展立体化、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
  除了上述工作,学校于今年11月中旬启动的专业综改、品牌课程建设以及三海一核特色教材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中。后续还将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验教学管理、深化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系统梳理教育教学管理文件等方面重点推进。
  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务必建设好一流本科。十三五时期,学校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进综合改革,推出系列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