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项成果喜获2019年度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获奖数量再创新高,特等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发布时间:2020-10-19   浏览次数:4804   打印

近日,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名单揭晓,我校17项成果入选,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吴林志教授主持的“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优势高校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赵琳教授主持的“‘三贯通四融合’本研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个成果获特等奖。薛彦卓教授主持的“‘保持一颗红心、面向两个前沿,紧抓三条主线的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王辉教授主持的“认知-创新-自主层级递进式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殷敬伟教授主持的“一流水声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杨栩教授主持的“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夏桂华教授主持的“全员协同 平台融合 文化浸润‘三三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兰海教授主持的“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与实践”6项成果获一等奖。特等奖获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一,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省政府组织教学类评奖的最高奖项,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本次2019年度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共评选出178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60项、二等奖112项。在6项特等奖中,我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各获2项成果,并列全省第一,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各获1项成果。我校获奖等级及数量在省内名列前茅。

本次获奖是学校长期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努力的充分肯定。下一阶段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科40条”为统领,稳步推进各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

2019年度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序号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等级
1“三贯通四融合”本研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琳 程建华 陈恒 孙蓉 李亮 叶秀芬 郭涛 杨福鑫  贾春 丁继成 李慧 黄卫权
特等奖
2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优势高校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吴林志 兰海 孙荣平 耿敬 张红岩 骆毅 孙梦楠 李勇 陈大龙
特等奖
3
“保持一颗红心、面向两个前沿,紧抓三条主线”的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薛彦卓 耿敬 李敬花 杨娜娜 欧阳卫平 李明伟 廖康平 闫发锁 刘 周学谦
一等奖
4
认知-创新-自主层级递进式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王辉 吕淑平 赵玉新 王显峰 于立君
一等奖
5
一流水声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殷敬伟 杨德森 周天 高明生 生雪莉 李秀坤 时胜国 黄益旺
一等奖
6
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栩 朱建新 刘微微 张倩 杨贵彬
一等奖
7
全员协同 平台融合 文化浸润-- “三三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夏桂华 史波 毛继泽 于云亮 尹三井 朱小亮 张春雨  孙梦楠
一等奖
8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兰海 骆毅 梁爽 井维亮 张博
一等奖
9
“船舶动力人才培养高地”教学与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郑群 路勇 高杰 马修真 李淑英 费景洲 姜玉廷 明平剑 王志涛 王洋 谭晓京 刘志刚
二等奖
10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全要素联动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孙建国 赵国冬 高迪  兰海燕 申林山 夏松竹 印桂生 冯光升
二等奖
11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5I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席红梅 崔丹 李良彦 岳铁艳 刘丹 郝红玲
二等奖
12
“三海一核”理念下船舶与海洋特色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袁雪 赵融 张明明 罗猛 曲晓丽 陈斌 周春英
二等奖
13
基于教学信息化构建微积分课程
“四位一体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于涛 柴艳有 徐润章 马明华 林锰
二等奖
14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综合改革与整合实践
王晓莺 沈继红 柴艳有 贾念念 王锋
二等奖
15
依托混合教学模式,传习科技创新精神,构建工科物理教学新体系刘志海 孟霆 赵文辉 武立华 李松 姜海丽 张杨 赵言诚 孙秋华 李庆波
二等奖
16
基于网络慕课建设与运行经验总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规范化建设与实践
于凡 李彦涛 刁莹 李思滨 赵树森 李秋荣
二等奖
17
工程训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任正义 肖钢 赵立红 吴滨 李

二等奖

“三贯通四融合”本研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果完成人:赵琳、程建华、陈恒、孙蓉、李亮、叶秀芬、郭涛、杨福鑫、贾春、丁继成、李慧、黄卫权

以“育品德、育学术、育视野、育实践”综合性教书育人理念为导向,针对传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导师团队建设不合理、工程实践创新培养方法经验化等问题,搭建“阶段贯通、内容贯通、学教贯通”三贯通培养模式,建成“学术导师+思政+企业+国际”的复合型双师团队,构建“学教贯通”和“引陪贯通”相结合的闭环实践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培育船舶导航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

项目成果突出研究生思政、学术、实践培养融合,延伸至服务创新人才的体系、内容和方法一体化资源建设,团队指导研究生2次获得国际无人自主水下机器人大赛世界冠军、2人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人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获得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实质性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35家用人单位给予团队培养毕业生高度评价,优秀毕业生代表李航洲作为深潜员受到***主席接见。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优势高校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吴林志、兰海、孙荣平、耿敬、张红岩、骆毅、孙梦楠、李勇、陈大龙

该成果以培养“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人才为目标,立足学校工科办学优势特色,从“基础、创新、素养、视野”四个方面深入解析新经济对工科人才的新要求,重新审视梳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支撑关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坚持“两基一倾斜”,夯实学生基础理论;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兴趣选择、创新发展全面开放,做足“选”字文章,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两控一公开”,推动课堂革命;构建“三层三矩阵”,支撑学生工程能力素养;注重“交叉与前沿”,突出学生跨界整合能力培养;坚持质量为要,构建和完善教学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四维度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受益面广,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11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位教师入选省级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2019 年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卓越拔尖人才干部研修班报告中对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相关举措予以肯定。学校多次在行业特色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交流会议等区域或者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分享。同时成果中包含的推进小班化改革、实施挂牌授课等改革举措受到中国教育报、央广网、中青网、中新网黑龙江新闻、东北网、生活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相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